竞技体育二系
[摘要] 浙江游泳项目持续高水平发展与浙江游泳业余训练源源不断为省队输送高水平后备人才有着密目可分的关系。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以及我省游泳项目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迫切需要浙江游泳业余训练以培养一流国际、国内运动员为目标,建立更加合理的业余训练人才梯队和培养体系以确保浙江游泳的领先地位。为此我们从政策、方法、手段等不同层面进行了调研,确立了以省运会项目设置为导向的业余训练人才培养、选拔方向;以建立浙江省游泳后备人才基地为补充的新的业余训练人才培养途径;以高水平运动队下基层为载体的密切省队和业余训练点联系的手段,三个主题进行调研,希望能从三个不同层面推进浙江游泳业余训练后备人才梯队和输送体系适应浙江游泳项目新发展的需要,也使得浙江游泳业余训练后备人才梯队和培养途径趋于合理和完善。
浙江游泳在16年里约奥运会上获得了1金2银2铜的优异成绩,并取得了多项中国游泳历史性的突破,再次显示了浙江游泳的水平和整体实力。这一方面得益于我省国家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辛勤付出,他们代表了浙江游泳的高度;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浙江游泳业余训练后备人才有着较为完整的培养和选拔体系,为浙江游泳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但近几年国际、国内游泳快速发展,省队发展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国际上竞技水平不断提高,15年世锦赛打破7项世界纪录,16年奥运会上又有7项世界纪录被刷新,特别是技术性很强的蝶泳、蛙泳以及混合泳项目在两次世界大赛上均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女子蝶泳、混合泳,男子蛙泳)。同样,亚洲国家的水平发展迅速,在奥运会上日本获得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和女子200米蛙泳金牌;新加坡获得男子100米蝶泳金牌;哈沙克斯坦获得男子200米蛙泳金牌。国内一些项目出现重大突破,男子蛙泳进步神速,100米蛙泳在15年突破1分大关后有多人陆续刷新全国纪录;一大批在14年后崭露头角的运动员经历15、16年后成为领军人物,青运会上表现出色的年轻队员呈现跨越式发展。
而反观我省,在13年全运会结束后,随着一批运动员的退役项目短板凸显,优势项目出现弱化趋势,人才厚度不够,性别比例不尽合理。从项目短板上看,男子短距离项目自由泳发展不足,男子长距离项目、蛙泳项目后继乏人;女子中长距离表现偏弱,女子蝶泳、蛙泳参赛水平不高;从传统优势的中长距离项目上看,男子长距离项目除孙杨以外后继乏人,女子项目400、800米自由泳缺乏有竞争力的选手,与一直以来浙江“以长促短”的训练思路不符;从人才厚度上看,我省在一些项目上具有很强的实力,个别项目上不但具有统治地位,也形成了集团优势,如男子200米自由泳,男子仰泳等,但大部分项目存在顶尖选手一人独挑大梁,位居国内前八至前十六的第二梯队人员较少,竞技水平差距较大,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从性别上看男强女弱,男子四个泳姿较为均衡,绝大多数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个别项目拥有国际水平,人数较多;女子项目具有国际水平、国内领先的人员较少,且存在蛙泳、蝶泳等短板项目。
应该说世界、亚洲游泳竞技水平在不断提高,国内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浙江游泳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浙江游泳要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从省队寻找突破口,另一方面则是迫切需要立足培养具有国际、国内一流水平优秀运动员为目标,夯实基础训练体系,建立“以技术为先导、有氧为基础,四种泳姿均衡发展,男女比例合理,年龄层次清晰”的游泳业余后备人才梯队。
合理的游泳业余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从政策、方法、手段等不同层面制定了主题对浙江省业余训练后备人才的建设进行了调研。我们认为,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需要以正确的竞赛杠杆引导业余训练的正确发展,这是业余训练培养的方向;以优惠的人才培养政策助强扶弱,推动整个浙江省后备人才水平的提高,这是推动浙江业余训练发展方法的有益尝试;以多种途径探索省队和地市的联动,推广省队人才培养和训练理念,提高业余训练单位训练水平,带动全省游泳项目的发展,这是落实后备人才培养的具体手段的探索。这三个不同层面是浙江游泳项目后备人才体系建设的要素,下面我们将今年的调研汇报如下:
一、以省运会项目设置为契机引导业余训练正确发展和合理梯队建设,发挥竞赛杠杆的作用。
(一)省运会和年度赛事项目设置调整的总体思路。
省运会作为我省业余训练最高级别比赛,一直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并且省“迎春杯”和冠军赛的项目设置与省运会保持一致,因此省运会的设项也是年度省级赛事的重要依据,是我省业余训练竞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业余训练作为浙江游泳成功的重要因素,坚持正确的方向引导,坚持不断完善的业余训练竞赛体系,坚持竞赛杠杆的选拔作用,是浙江游泳不断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符合省队招生要求,适应省队发展需要,体现省队发展思路的省运会项目设置和竞赛规程的修订显得尤为重要。
省运会竞赛杠杆和指挥棒的属性,需要在省运会项目设置时兼顾选拔和发展两方面的需求。选拔不单纯的指选拔符合省队招生要求的运动员,而是要通过输送到省队后运动员未来的发展,从而肯定业余训练教练员、地市业余训练的训练思路和发展理念,输送更多优秀运动员,促进省队和业余训练水平的同步提高。从这方面出发,省运会竞赛规程要鼓励竞争;同时省运会竞赛规程的设置也需要考虑项目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更多的地市参与到游泳项目中来,需要扩大浙江游泳业余训练的规模,对项目开展较落后的地区给予支持,因此在省运会竞赛规程的制定中进行体现。
通过近几年省运会和年度比赛的选拔看,之前制定的赛事项目设置和年龄组别设置已无法适应目前项目发展的趋势,因此需要做出一些调整,在业余训练的培养和人才选拔等方面予以正确引导;一些作为浙江游泳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强调业余训练的基础作用,强调有氧能力、中长距离项目为基础,四种泳姿均衡发展的思路必须在省运会竞赛规程的制定上予以继承和体现。
基于以上考虑,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对第十六届省运会规程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二)浙江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游泳项目设置调整。
1、金牌数的变化情况:
在2014年举行的第十五届省运会上游泳项目设男、女共11个年龄组,共计98枚金牌,参赛名额为44人。2015年时在制定第十六届省运会游泳项目设置时年龄组别调整为男子14-10岁、女子13-9岁共10个年龄组,每个年组10枚金牌,共计100枚金牌。目前省局在100枚基础上再增加4枚金牌,金牌总数达到104枚。根据这一变化,我们对第十六届省运会游泳项目设置进行了调整,并根据金牌数增加同时参加年龄组别减少的情况,对省运会参赛名额进行了适当的增加。
2、项目设置方面:
(1)适当减少部分年龄组接力项目,增加关键年龄组别(男子11、12岁组,女子10、11岁组)蝶泳、仰泳、蛙泳项目的设置,引导全省业余训练加大对蝶、仰、蛙三个泳姿人才的培养力度,为能力突出、有特长的运动员提供展示的机会,使省队的招生选材更具针对性。同时增加男子11岁组、12岁组和女子10岁组、11岁组的蝶、仰、蛙项目,采用总分合计的方式设置小全能金牌,具体为100米蝶+400米自、100米仰+400米自、100米蛙+200米混。
(2)对部分年龄组接力项目进行调整。
取消和调整的接力项目:
▲男子14岁组取消4×100m自接;
▲男子13岁组取消4×200m自接;
▲男子12岁组取消 4×50m自接,4×50m混接改为4×100m混接;
▲男子11岁组4×50m混接改为4×100m混接;
▲男子10岁以下组取消4×100m自接;
▲女子13岁组取消4×100m自接、4×200m自接;
▲女子11岁组取消 4×50m自接,4×50m混接改为4×100m混接;
▲女子10岁组4×50m混接改为4×100m混接;
▲女子9岁以下组取消4×100m自接;
3、参赛名额的设置及考虑:
(1)基本参赛名额:
▲本届省运会男女共10个组别,每个年龄组男、女各4人,同时再增加男、女最小年龄组各1人,以市地为单位基本参赛人数42人;
▲以市地为单位,市地达级人数不足15人时补足到15人;
(2)增加名额:省运会前一年的两站省比赛的总分按市地进行排名,排名1-3名的市地奖励8人;排名4-8名的市地奖励4人。
(3)增加名额使用要求:
▲增加名额仅限用于女子12、11、10岁和男子14、13、12岁组;
▲增加名额仅限用于蝶、仰、蛙全能的报项;
▲使用增加名额同时需遵守每一组别男、女各不超过6人(含6人)和每个单项限报2人的规定;
(4)省运会主办地市可同时获得排名增加名额和主办地增加名额,排名增加名额需遵守增加名额使用条件;主办地增加名额适用主办地增加名额规定(增加5人,报名组别不限),且同时需满足各组别男、女各不得超过6人的规定和每个单项限报2人的规定。
省运会金牌设置表
年龄组别 |
项 目 |
金牌数 |
男子14岁组 |
单项:蝶、仰、蛙、自全能,100m自,200m个混,800m自; 接力: 4×100m混接,4×200m自接 |
9块 |
男子13岁组 |
单项:蝶、仰、蛙、自全能,100m自,200m个混,800m自; 接力:4×100m自接,4×100m混接 |
9块 |
男子12岁组 |
单项:50自,蝶、仰、蛙、自全能,200m个混,400m自;100蝶+400自、100仰+400自、100蛙+200混 接力: 4×100m自接,4×100m混接 |
12块 |
男子11岁组 |
单项: 50自,蝶、仰、蛙、自全能,200m个混,400m自;100蝶+400自、100仰+400自、100蛙+200混 接力: 4×50m自接,4×100m自接, 4×100m混接 |
13块 |
男子10岁以下组 |
单项:50自,蝶、仰、蛙、自全能,200m个混,400m自; 接力: 4×50m自接, 4×50m混接 |
9块 |
女子13岁组 |
单项:蝶、仰、蛙、自全能,100m自,200m个混,800m自; 接力: 4×100m混接 |
8块 |
女子12岁组 |
单项: 50自,蝶、仰、蛙、自全能,200m个混,800m自; 接力:4×100m自接,4×200m自接,4×100m混接 |
10块 |
女子11岁组 |
单项: 50自,蝶、仰、蛙、自全能,200m个混,400m自;100蝶+400自、100仰+400自、100蛙+200混 接力:4×100m自接, 4×100m混接 |
12块 |
女子10岁组 |
单项:50自,蝶、仰、蛙、自全能,200m个混,400m自;100蝶+400自、100仰+400自、100蛙+200混 接力: 4×50m自接,4×100m自接,4×100m混接 |
13块 |
女子9岁以下组 |
单项:50自,蝶、仰、蛙、自全能,200混,400自; 接力: 4×50m自接, 4×50m混接 |
9块 |
(三)对省运会和年度赛事项目设置调整的思考。
省运会和年度赛事项目设置以及竞赛规程具有指挥棒的作用,是方向性问题;项目设置和规程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既要有延续性也要有合理的改变;改变是为了使省队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业余训练人才培养有更好的一致性,概括起来也就是解决业余训练“练什么”和“怎么练”的问题。这次省运会和年度赛事项目设置的改变就是基于业训敏感年龄段以及发掘有特长运动员这两个出发点,增加男子11、12岁组和女子10、11岁组小全能项目。另外我们也在思考男女最小年龄组(男子10岁及以下组和女子9岁及以下组)的比赛项目设置,特别是在省运会年度,最小年龄组至少提前一年进行备战,这种过早专业化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是否可以增加技术比赛内容,使这个年龄组运动员有一个过渡,同时也强化这个年龄段的技术规范,同时纠正业余训练小年运动员基础训练专业化,少儿训练成人化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只要是比赛就一定会分出胜负,以竞赛为目的人才培养或多或少会出现早期专业化等情况,这也是通过竞赛进行人才选拔的固有缺陷,因此竞赛规程改变也只能是弥补规则本身不足,并且初衷和最后的效果也可能存在不一致;另外竞赛规程是宏观的,它指挥棒作用并不是万能的,通过竞赛规程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在一些更具体的层面上对业余训练进行指导,使业余训练在理念上与省队保持一致,同时在训练手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注重因材施教,避免采取早期专业化、拔苗助长的方式培养人才。
二、建立浙江省游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全面提升我省游泳业余训练的整体水平。
(一)浙江省游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的设想。
多年来,杭州的训练模式在浙江游泳业余训练中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源源不断的为浙江游泳项目输送了大量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并且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业余训练点布局、合理的教练员梯队以及业余训练培养经验。而近几年温州随着对游泳项目的重视和投入,发展势头迅猛,特别是通过业余训练点的布局和市级联赛等多种途径加强了游泳业余训练资源的整合和人才选拔,有效的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成为我省游泳项目的又一支生力军。
这两个地市都具有支持力度大,师资力量雄厚,场馆设施完善的优势,如果能够发挥这两个地市在业余训练游泳方面的优势,以点带面带动浙江游泳后备人才的建设和发展,作用不可估量。
在基地建设上我们的整体考虑是,省局和中心提供政策支持;不改变现有组织管理框架的前提下,在地市选择符合条件的训练点作为浙江省游泳后备人才基地;具体业务由地市骨干组成负责具体指导和各训练点的业务工作。
这样的构想给予三点考虑:一是不同层面各司其职、分层管理;省局和中心利用好政策,指导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和开展;地市体育局依旧行使对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考核和管理,保持训练管理工作的顺畅;训练点和业务小组采用准入制度,有利于保持训练质量。二是采用后备人才基地教研组的模式进行业务管理,这样既能保证后备人才基地联合培养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同时也理顺了省局、中心和地市、业余训练点的业务指导关系,能够将项目发展、省队的指导思想更好地贯彻到业余训练中,也使业余训练点、地市能够及时反映问题。三是有利规范人才的流动,以点带面促进全省游泳后备人才的培养。人才的交流和联合培养在地市之间已经有一定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果加以规范,并在政策给与支持和指导,能够将这种形式发挥更大的效率,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能够以点带面带动暂时落后地区的发展,从而形成多点开花的竞争局面,从根本上解决后备人才的质量。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对浙江省游泳后备人才基地建设进行了设想,从训练地布局、组织管理、业务管理、考核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初步方案。
(二)构建浙江省游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的设想。
1、浙江省游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的布局。
(1)分别在杭州市和温州市设立浙江游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由两市体育局职能部门确定浙江游泳后备人才基训练地(XX训练点),杭州市设3个训练点、温州市设立2个训练点。
(2)浙江省游泳队二线队伍保持现有模式,与两个基地共同承担浙江游泳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2、关于游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的构建和设想。
(1)杭州和温州游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将给予全省范围内招生的政策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以利于发挥两个训练基地开展相关工作。
(2)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作为省队二线的有效补充,一方面可以突破省队二线编制数对人才输送的限制,扩大后备人才的规模,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杭州、温州在游泳业余训练方面的优势,与省队二线一起承担起对全省优秀后备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提高后备人才的训练水平,同时有利于促进全省游泳项目业余训练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3)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在全省范围内招生的运动员(以下称“共同培养的运动员”指:非杭州和温州市户籍的注册运动员;
“新浙江人”和外省引进的运动员以及杭州和温州市户籍的注册运动员不适用共同培养的运动员相关政策。
3、相关政策的说明。
(1)游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的配套政策
▲训练基地共同培养的运动员可突破省运会现有的联合培养、交流等相关政策,在省运会上实行双计分。运动员注册单位不变,代表输送单位参加省运会,在省运会上取得的成绩,培养单位和输送单位各占一半。
▲省局对两个基地共同培养的运动员给予一定金额的生活、训练补助。周期内各训练基地补助名额上限为30人,根据实际训练人数及考核结果下拨经费。
▲共同培养的运动员通过全省选拔代表浙江参加全国少儿游泳冠军赛、锦标赛的运动员取得成绩后,参考省队成绩奖励相关办法给予运动员和带训教练员成绩奖励。
▲带训共同培养的运动员的教练员在全国少儿游泳比赛组队参赛、岗位培训、学习交流等方面优先考虑。完美体育365wm_bt365网上娱乐_bt365体育在线备用
(2)招生的政策
▲训练点应具备住宿、训练、学习“三集中”的条件,如不具备“三集中”条件的训练点则需对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生活管理提出具体措施方案并严格执行。同时各训练点需重点加强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管理,注重运动员全面素质的培养。
▲杭州、温州训练基地在做好本地生源培养的基础上,面向全省范围招生应各有侧重,杭州侧重浙东、浙北范围,温州侧重浙西、浙南范围。全省范围招生采用训练基地与其他地市之间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
▲各训练基地以省运会为周期,每周期共同培养的运动员人数拟建议在10-30名,招生人数下限10人,上限30人。运动员、带训教练员等情况需向省局训竞处和省游泳运动管理中心报备。
▲共同培养的运动员的选材培养工作可根据各基地实际情况进行,对选拔标准需形成规范,在省局训竞处和省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备案。
▲共同培养的运动员代表原注册单位参加省运会及年度省级各项比赛。
4、游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的管理。
(1)组织构建
▲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的构建由省局训竞处和省游泳运动管理中心进行统筹规划,负责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并进行有序的业务指导。
▲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在各市体育局职能部门和主管单位领导下开展工作,在保持原有培养体系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选材、培养、训练等相关制度。
(2)业务管理
▲各基地成立教研组,加强业务层面的管理和指导。由杭州和温州市体育局职能部门牵头,在高级以上职称、输送的运动员获得全运会冠军以上成绩的教练员中选拔3-5人,作为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教研组,具体指导和负责各训练点的业务工作。
▲训练基地教研组成员需了解浙江游泳项目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方向,承担促进浙江省游泳业余训练发展的各项工作。加强与省队的业务研讨和交流,明确后备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完善梯队建设,加强业余训练和专业的衔接;积极发挥骨干作用为省队备战奥运全运工作提供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作为专家组参与游泳业余训练调研、游泳业余训练大纲的制定、教练员的培养等相关工作,或组建杭州、温州金牌教练员工作室的形式。
▲共同培养的运动员须参加省局奥林匹克后备人才集训,纳入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训练营、测试赛拟由三家单位轮流举办。通过定期举行进行测试对抗赛,并结合省“迎春杯”、“冠军赛”的情况对两个训练基地与省队二线参训、参赛人员进行必要的评估,以检验阶段性的人才培养质量。测试赛项目以我省优势项目和短板项目为主要内容。
(3)考核体系
▲杭州和温州相关职能处室或主管单位负责训练基地的日常管理及考核工作;训练基地负责共同培养的运动员训练、生活、学习的考核。省局训竞处和省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共同参与管理工作。
▲杭州和温州市体育局职能部门以省运会为一个周期,根据取得的成绩和输送情况,对共同培养的运动员的教练员带训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带训教练员、带训指标进行调整。
▲考核内容包括:训练规模、运动员比赛成绩、运动员成才率、场馆保障情况、训练安全、教练员论文发表、教练员团队建设。
▲根据考核情况,核拨第二年的训练配套经费。
(4)运动成绩归属及教练员奖金等需要协商的问题
▲共同培养的运动员的输送单位与培养单位应对运动员成绩归属、带训教练员、奖金分配、运动员外训、比赛费用等内容进行协商,并将结果同时在省局和省队备案。
▲共同培养的运动员根据在省运会上取得的成绩,相关的教练员、运动员及后勤人员的奖金由培养单位和输送单位协商解决。(例如:相关人员的奖金分配可以参考教练员的带训时间,以三年为界,三年以内的四、六分成;三年以上的三、七分成)。
(三)浙江省游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的重点和难点。
从浙江省游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的构建和设想上看,重点和难点主要体现在政策层面,需要进行配套相关的优惠政策推动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1、省运会的奖牌计算办法关系到地市积极性。
从目前的情况看,地市之间游泳项目已经在进行交流和联合培养,首先需要突破省运会现有的联合培养、交流等相关政策,在省运会上实行双计分。并且在运动员注册单位不变,代表输送单位参加省运会,在省运会上取得的成绩,培养单位和输送单位各占一半以保证省运会游泳项目金牌总数不变。另外从调研的情况看,如果各计一枚金牌更能提高培养单位的积极性,才有可能调动培养和输送双方的积极性。
2、联合培养运动员的学训矛盾的解决有利于人才的交流培养。
随着国家对运动员文化的重视,后备人才训练基地面向全省招生运动员的学训矛盾更加突出。基地要求具备住宿、训练、学习“三集中”的条件,如不具备“三集中”条件的训练点则需对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生活管理提出具体措施方案并严格执行。这个情况首先面临的就是浙江省日益严格的学籍管理政策。尽管从我省实行的学生借读或转学等政策上看仍有一定争取的空间,但需要省局和教育局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另外从温州调研的情况看,依托实力雄厚的当地民办学校也是一种解决途径。
三、探索以高水平运动队下基层等多种形式的省队、地市联动方式,将提高各地市游泳业余训练水平工作落到实处。
(一)探索省队、地市“送上来、走下去”的联动方式,加强省队和地市的交流。
我们在完成省体育局青少处制定的高水平后备人才集训以及高水平运动队下基层两项任务的同时,也在积极思考和探索后备人才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借助省体育局给予的有利政策和经费支持,提高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和规模。
2015、16年我系游泳项目已经在海宁,宁波,绍兴,湖州等地进行了5次高水平运动队下基层活动,16年下半年还将在台州、丽水、舟山进行下基层活动。如果说后备人才集训是“送上来”,将优秀的地市教练员和运动员送到省队集训,让省队教练员与我省高水平后备人才、地市优秀教练员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那么下基层就是“走下去”,将省队教练员带着队员、带着训练理念和方法走下去,能够针对地市不同特点进行交流,效果更显着。从几次下基层活动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地市体育局和运动队的欢迎和认可。
因此在历次运动队下基层活动后,教练员和系领导班子也在探索如何将活动落到实处,切切实实为地市服务,提高地市的业余训练水平,特别是我们二线的一些教练员也在不断改进和总结,系领导班子成员也深入地市调研,获取第一手反馈资料,及时调整运动队下基层的形式和内容。我们也将近两年来运动队下基层的一些好的做法以及地市的反馈意见进行了整合,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
(二)高水平运动队下基层的一些好的做法。
1、有计划的组织下基层活动,扩大下基层受益人群。
2016年2月省队王珂教练利用寒假时间在绍兴进行了高水平运动队下基层活动,这次活动得到了绍兴市体育局和绍兴市体校的大力支持以及绍兴各个运动队的积极响应。绍兴市体育局要求各区县派教练员参加,并选拔几名运动员参加集训。王珂教练也通过给教练员集体授课,讲解技术要点,训练的新手段等几个方面提高地市教练员的业务理论水平;同时组织了大集训,半天由他带训省队队员,地市教练员和运动员观摩;半天由他带训地市运动员,和省队队员合练。通过有计划的组织,扩大了下基层活动的受益人群,不再将受益人群限定在下基层的一个单位;并且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简单明了的将技术、手段等要点传递给基础教练员和运动员,下基层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2、下基层期间多种交流形式的探索,提高交流效果。
经过几年的下基层,省队教练也在积极探索交流的形式,以提高交流效果,并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从交流内容上看,注重对教练员具体业务水平的提高,省队教练员下基层时不但带去一些新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提高业余训练教练员的理论水平,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教一些规范的、能够用于实际训练的方法和手段,这些内容特别受到地市教练员的欢迎。像王珂教练员将悬垂训练带到基层,提高基础运动员核心理论的训练;汪海波教练员通过PPT的形式将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和示范,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带到了基层。另外在以往省队教练员示范以及与地市运动员合练的基础上,教练员还在探索运动员教运动员,即省队运动员教基层运动员的一些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让省队运动员对技术理解更深刻,也让运动员和运动员交流更顺畅。也形成了不同层面的交流,而不仅仅局限在教练员教授内容。
3、高水平运动队下基层的设想。
近几年的运动队下基层我们采用走访的方式,即各个地市逐一开展,在开展过程中,一些地市对游泳项目的发展非常重视,反响非常强烈。基于以上情况,我们设想下基层是否可以采用“点”和“面”结合的方式。一年中仍选取一定比例的次数在全省进行走访;同时对一些愿望特别迫切,配合度较高的地市或区县,采用长期合作的方式,以一个或几个教练员轮流对这些地方进行指导、培训,帮助这些地区扩大游泳业余训练规模、水平提高。对有意愿的地市、区县,我们可以采取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以点带面的方式,切实扩大和提高游泳业余训练的质量和影响。
(三)高水平运动队下基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高水平运动队下基层的时机受到局限。
游泳项目的下基层时间选择比较少,考虑到运动员的学习,一般选择寒假或暑假。寒假期间没有学业困扰,且有一定的空余时间,效果较好。而暑假时间长,气温也较高,但由于各个地方游泳馆负担较重,很难开展运动队下基层活动。如果在非寒暑假期间进行高水平运动队下基层则势必影响运动员学业。
2、省队一线下基层存在一定难度。
目前我省高水平运动队下基层的活动主要由二线队伍承担,尽管我们一些一线教练员也表示可以尝试到地市进行短期训练,交流经验、考察队员等,但考虑到一线队员防反兴奋剂的问题都没有成行。因此也造成了二线下基层任务较重,同时也造成二线运动员年龄较小,长途奔波安全问题也显得较为突出。
四、调研总结。
今年的调研课题是着眼省队持续发展,加强对我省业余训练的引导,促进我省业余训练合理的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为出发点进行的。应该看到的是,后备人才的培养,合理的后备人才梯队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业余训练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可能面临各地市在游泳业余训练上存在一些惯性思维;一些地市由于水平较低缺乏竞争力导致业余训练水平下降、规模逐渐萎缩,等等一些不利于浙江游泳业余训练水平提高、规模扩大的情况。
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我省业余训练运动员的培养和选拔,我们在省运会项目设置、竞赛规程设置等方面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在促进优秀地市发展和保护欠发达地区两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并且为了选拔特殊人才而设置了小全能项目。
同时为了发挥优秀地区的模范带头作用,帮助欠发达地区培养和选拔人才,考虑建立浙江省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与省队二线一起承担起输送高水平人才的作用,从调研的情况看,大家对这种模式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性,但首先必须在政策上有一定的突破,有足够优惠的政策才能推动培养和输送双方的积极性,才能正在起到提高后备人才质量的目的。
另外,在加强省队和地市联系方面,我们也积极进行了探索,特别是我省二线教练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论是在组织形式,授课内容、教授手段上都进行了新的尝试和创新,应该说本着脚踏实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游泳项目高水平运动队下基层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从今年的调研走访情况看,在浙江省游泳项目业余训练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游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的设想得到了大部分地区的认可,认为这是提高浙江省后备人才建设的有效途径,但同时需要政策的支持;在温州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无论温州的领导还是训练单位代表、教练员代表还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献计献策,但同时也有不少顾虑。特别是对后备人才基地的定位、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误解或不理解,可能也代表了这个设想目前的现状。这也使得该项工作也仅仅停留在设想和征求意见阶段,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推动,或许该设想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但尽快推动该项工作的落实,让浙江省游泳项目后备人才基地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浙江省游泳项目业余训练的后备人才培养领先全国从而实现浙江游泳项目整体的领先是当务之急,而该项工作中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可以在运行过程中逐渐加以完善和解决。
浙江游泳项目的发展离不开领导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做大、做强游泳项目,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的使命和职责,我们希望省局和完美体育365wm_bt365网上娱乐_bt365体育在线备用加大对游泳项目业余训练后备人才建设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发挥举省体制的作用,建立符合浙江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更多、更好的优秀后备人才。